你了解你和代码的生存环境吗
我们编写的代码运行的每一天,其实跟我们生存的每一天都差不多,我们都依赖于外部资源——CPU、内存、网络等。因此了解我们(代码)的生存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无论是程序从Redis获取数据,或者是我们看到绿灯之后走过马路,大概率上是安全的,但是依然存在风险,了解存在哪些风险是必要的。
闲扯信息/知识获取的几种方式
端午节假期没啥感觉,已经就剩一天了,不知道读者同学们假期定下的学习计划是否执行了。想当初the5fire每个假期都会制定一系列计划,But,最后发现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也不在制定什么计划了,有时间还是按照大的计划表形式,看看前端的东西,对比下后端的东西。 比如今天看到《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关于JS垃圾回收的部分(GC),使用“标记清除”的方式,另外说了“引用计数”机制的缺点,于是the5fire又跑去看了Python中关于GC更详细的介绍,因此Python就是用的引用计数,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无法循环引用。但是Python在引用计数的基础上又使用了标记清除和分代收集的方式。具体GC的集中策略,各自优缺点,以后详细学习后分享给大家,这里不多做介绍。
使用grunt-scp来部署js代码
最近暂时接管前端组,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只能自己撸起袖子写代码(打断一下:我们还在招前端!!!!),发现问题还真不少。这次先说下部署方式改造的事,其他的事之后有空可以扯一扯。比如:前端工程师算不算工程师啦~~,前端工程师面试遇到的奇怪问题了~~~等等等等吧,当然,我没有任何拉仇恨的意思。
你一天能工作几个小时
当我们在对程序进行调优的时候,经常采用的手段是先输出程序从开始执行到最终结束耗费的所有时间,了解下当前程序的大体耗时是多少,以便于对之后的优化做一个比对。之后要做的就是输出程序执行过程中调用到的所有函数的执行时间。放到Python中的话就是每个函数都增加这么一个装饰器::
Python切片赋值源码分析
昨天有同学问了我这么个问题 t = [1, 2, 3] t[1:1] = [7] print t # 输出 [1, 7, 2, 3] 看了知乎,stackoverflow上的解答,发现源码还是最好的解释。上述关键位置已经加了注释,应该很好理解。